top of page

梧鼠五技而酷

  • hitsujitseng
  • Jun 24
  • 4 min read

Updated: Jul 5

相傳梧鼠有五技:能飛但不能上屋,能爬樹但不能上樹頂,能游水但不能渡過深谷,能打洞但不能掩護身體,能走但不比人快。梧鼠五技而窮出自《荀子.勸學》,用來比喻一個人雖然技能很多,卻都不精通,到頭來一無是處、一事無成。

我是梧鼠,毫無疑問一事無成的梧鼠。

我總是在TED演講上聽到太多關於找到自己的興趣、終其一生奉獻投入在興趣上的演講題目。但我沒辦法,興趣對我而言是個好沉重的詞。或者根本一點說,我是個沒有興趣的人。

前些日子跟陳聊到,我們都有好多做起來還行、不算討厭、但絕對稱不上興趣或喜好的事。別人都在想要怎麼把興趣當飯吃,但我沒有興趣,可以就這樣做著能糊口的工作,不會有那種為了生活而捨棄自我實現的矛盾感。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。

我曾經喜歡彈吉他,但現在還好,就是放在床邊偶爾拿來刷個幾下。

我最近開始在鉤針,但也是睡前鉤個幾下,我終究不會變成宮脇咲良。

我之前讀過人文社科,但現在對這些沒什麼感覺,可以在聊天時可以講出幾個酷酷的理論或故事那就夠了。

我現在是軟體工程師,但我知道我不會一輩子做這行,只想隨便做點自己喜歡的頁面跟app給朋友玩就好。

我還是會對生活有感、還是願意投入時間在某件事上,但就是就單純想玩玩看。可以做到平庸之上、比一般人厲害一點點、拿個80分就好。就像是我一直很喜歡萬青〈十萬嬉皮〉YouTube 底下的一則留言:「不甘墮落,卻也不思進取。」

天哪這根本就是我!儘管聽起來蠻負面、蠻撿角的,但我其實不討厭這樣的狀態。在我20歲想像自己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時,我記得我說想要成為我妹的小孩會覺得「哇你怎麼什麼都知道!」的酷舅舅。我覺得現在這樣雜七雜八的我有在接近這個目標。

ree

雖然比專門的小刀、剪刀、螺絲起子、指甲刀、開瓶器…都還難用,但這世界還是有瑞士刀的一席之地(延續上一篇避難包話題)。什麼都喜歡什麼都會也可以變成像蔡依林那樣的大藝術家。而且感覺很酷。

這週讀了蔣理容《秋霞的一千零一夜:多桑蔣渭川的二二八》。蔣渭川一直是我非常喜歡的歷史人物,倒不是他做了什麼多偉大的英雄事蹟,而是我認為他的生命故事就是臺灣人400年以來的縮影。

相較於哥哥蔣渭水作為臺灣文化與社會運動的標誌性人物,蔣渭川在台灣歷史教育中佔的份量很低,甚至大多數台灣人對這個名字沒什麼印象。不過歷史課本上出現的臺灣文化協會、臺灣民眾黨(不是現在那個盜版的= =)、臺灣民報、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這些給蔣渭水的credit,蔣渭川都有參一腳。

228事件爆發時,蔣渭川擔任事件處理委員會的成員,負責與行政長官公署溝通交涉。會談之中蔣渭川告誡陳儀不要派兵鎮壓,陳儀允諾,於是蔣渭川才繼續透過廣播幫著政府安定民心。沒想到國民政府軍隊一到,陳儀就派武裝警察到家裡要槍殺蔣渭川。蔣渭川雖然成功脫逃,但女兒蔣巧雲卻在他面前中彈身亡。

此後蔣渭川隱姓埋名逃亡約一年多,直到丘念台出面替他擔保,國民政府才解除蔣渭川的通緝。

過沒多久,陳誠邀請蔣渭川出任省參議會參議員。雖說是當官,但這更像是一種帶有政治威脅的監控手段。蔣渭川迫於威脅而答應,卻也讓他遭受228受難者家屬與同樣是本土知識份子的責難:「蔣渭川還活著,但我的父親已經過世」、「出賣同志,交換條件,謀取榮華富貴」。

我在讀蔣渭川的故事時總是感到哀傷。在歷史悲劇中倖存的人,永遠不會比死去的人更有榮光。我們會歌頌那些面對暴政獻出自己生命的烈士,卻很少看見平凡人在艱難選擇下的沉默承受。但其實我們都是平凡人,而蔣渭川代表的是絕大多數的台灣人。要是真正活在那個年代,我們都不見得能做出比蔣渭川更高明的選擇。

我很喜歡一個說法:在歷史故事中,無可避免有人犧牲,但有另一群人的使命是活下去--為了記住那些犧牲的人。每個人都是在各自的身分位置上努力。

作者蔣理容是蔣渭川的孫女,他參考了蔣渭川本人的日記以及國家檔案局資料,以他母親秋霞(也就是蔣渭川的媳婦)的視角完成了這本家族小說。推薦給大家。

上週末也去看了《看不見的國家》,本1450看完哭得唏哩嘩啦。

ree

臺灣的命運曲曲折折,而臺灣透過孕育出了臺灣人來認識自己,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。我是這麼想的。


 
 
bottom of page